導語:10月19日,第三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在福州開幕。“糧食也要打出品牌,這樣價格好、效益好。”品牌建設是推動中國糧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抓手,需要更多沁州黃小米、興安盟大米這樣的品牌標桿引領和帶動。
10月19日,以“聚優質、強產業、增活力、暢流通”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開幕。
本屆大會由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指導,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糧食行業分會、國家糧食交易中心、福建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承辦。
本屆交易大會由開幕式、全國糧食安全宣傳教育主題展、優質糧油產品暨相關技術設備展覽、產品和項目推介、專場交易、洽談簽約、同期活動七部分組成,來自全國31個省(市、區)政府代表團、知名院士專家、大型涉糧企業、“全國好糧油”企業等云集福州共商糧事,報名參展企業突破2600家。
本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結合福建銷區特點,突出產銷合作。此外,與前兩屆相比,本屆大會在規模層次、內容特色等方面都有明顯提升。
全產業鏈特點更突顯。除了“產購儲加銷”各環節相關企業到會之外,主食產業化、糧食機械裝備、科研院所、金融機構等相關企業也紛紛到會。其中,全產業鏈數字化、主食廚房展區也將在交易大會上首次亮相。
19日下午,作為第三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同期活動之一的優質糧油品牌建設論壇召開,該論壇旨在以品牌的力量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論壇上,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司局與相關協會組織負責人、各省區糧食部門負責人、各省區糧食交易中心主要負責人、中國好糧油品牌企業代表等齊聚一堂,圍繞優質糧油品牌建設分享經驗、碰撞思想、啟發思考。
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劉平均表示,未來將通過培育國際優質的品牌集群、建立科學公正的國際品牌評價發布機制、大力宣傳中國品牌正能量等方式,推動中國糧油品牌走向世界。
論壇還開展了公共糧油品牌建設對話。山西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王云龍、廣西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吳宇雄,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劉紅霞,山東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李偉參與。對話由糧油市場報副社長姚大英主持。
福來咨詢董事長、中國人民大學品牌農業課題組組長、農業農村部品牌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婁向鵬受邀出席,并作題為《糧油新食代——用品牌戰略推動中國糧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分享。
婁向鵬強調,中國進入“品牌農業”新時代,品牌建設是推動區域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抓手。鄉村振興是三農工作的抓手,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抓手,品牌建設是產業興旺的抓手。
中國糧油品牌建設存在四大痛點,婁向鵬將其總結為:品牌附加值不高(品牌無魂);品牌與品類虛名化、藝名化(產業無根);品牌公地困局(大鍋飯現象);龍頭企業“群龍少首”。
如何創建新時代糧油品牌?會上,婁向鵬分享了糧油品牌創建的中國道路與中國方法,并結合興安盟大米、東福米業、烏蘭察布馬鈴薯、伊川小米、橫縣甜玉米等實操案例作了詳細闡述。
新時代糧油品牌創建的中國道路——雙輪驅動、三極聯動
糧油品牌建設必須雙輪驅動。雙輪驅動,即:政府主導、企業主營。沒有政府主導,產業像一盤散沙。沒有企業主營,政府主導落不到實處。政府和企業,要從互懟到互愛,優勢互補,相互協力、共同驅動,這是中國農業現代化、品牌化的必然選擇。
政府主導:頂層設計,做好區域公用品牌
首先從區域公用品牌開始,這是政府主導的品牌戰略大戲,這是全局性、前提性、基礎性的工作,充分為產業發展進行鋪路與賦能。
企業主營: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的載體和主體
如果企業實力弱小,擔當不了產業興旺的重任,那么政府就要培育能夠擔當大任的聯合體企業。
聯合體企業是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的載體和主體,由龍頭企業、中小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組成,以區域公用品牌為基礎,以分工協作為前提,以規模經營為依托,以利益聯結為紐帶,以企業品牌為抓手,形成實體化、法人式的新型經營主體,代表產業和品類進行市場經營,是區域品牌建設的“航空母艦”。
每一個區域/產業,都需要以聯合體企業為支點,打造超級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實現區域公用品牌與用戶品牌的共生共榮。
面對吉林大米區域內品牌多而雜、雜而小的局面,吉林省松原市政府投資控股組建了新型經營主體——松原糧食集團。經過六年多的發展,在理論和實踐上有了一些探索,最核心的模式就是以“查干湖大米”品牌為引領,共舉一桿旗、同打一張牌,實現了區域大米價值的提升。
東福米業坐落在世界三大黃金水稻種植帶之一的吉林市孤店子鎮大荒地村,是國內最早大米有機認證企業之一,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中南海特供大米基地,擁有國內最大的有機大米基地,國內一流的大米生產線、國家級食品溯源系統。福來幫助東福聚焦一個品牌“大荒地”,從產業聯合升級到品牌聯合。
沁州黃小米集團三十年耕耘與探索,傳承小米文化,開創中國小米品牌,成為“糧食也要打出品牌”的排頭兵。
三極聯動:省市縣三級政府分工協作
在省市縣品牌構架上,要三極聯動。要站在全局高度系統規劃,做好省、市、縣三級政府分工與協作:省市農業服務品牌、省市大單品品牌、一縣一業品牌,點線面結合,推動糧油品牌建設高質量發展。
一極:省市農業服務品牌,以省為主,服務地方,倒逼地方。在推動全省公用品牌建設和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任務中,省級政府是關鍵引領力和推動力,搭平臺、做支撐,進行價值賦能、政策賦能和服務賦能,發揮兩大職能:一個是服務地方,一個是倒逼地方。如:云南綠色食品牌、河北農品。
福來助力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創意提煉“世界生態之滇”的品牌口令及“生態云海”的整體價值形象,以“市場化、辦大事”為原則,借勢云南旅游資源優勢,策劃了機場宣銷一體化、網紅直播規模化、云品活動節日化等6件大事。通過省里搭平臺、做支撐,進行價值賦能,服務地方,倒逼地方,推動全省農業品牌建設和農業高質量發展。
福來助力河北省農業農村廳,打造“百膳冀為鮮”的品牌口令及整體形象,受到河北省相關領導的高度贊賞,并寫入2020年河北省一號文件。
在品牌靈魂塑造上,“百膳之鮮”最符合河北農品多元化的價值優勢。將人們對文化資產的高度認知轉化成河北農品的品牌資產,形成強大的品牌傳播力與影響力。同時在品牌建設與推廣上,通過省里搭平臺、做支撐,進行價值賦能,服務地方、倒逼地方,推動全省農業品牌建設和農業高質量發展。
福來咨詢為河北農業創意策劃的整體形象和傳播語——“河北農品,百膳冀為鮮”在2019年河北省品牌農業發展大會上正式發布,并在江西南昌“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精彩亮相。
二極:省市大單品品牌,聚焦一產業,影響全行業。站在全國甚至全球的角度,從外向內看一個省的特色農業產業資源,找出全國乃至世界第一、唯一或領先的優勢特色產業(品類),打造超級大單品品牌,形成特色優勢產業連片聚集效應,帶動省市的品牌農業經濟發展。
如:國內的有吉林大米、紅河梯田紅米、興安盟牛肉、寧夏大米、烏蘭察布馬鈴薯等;國際上的有法國波爾多葡萄酒、美國愛達荷土豆、加州巴旦木、華盛頓蘋果等。
三極:一縣一業品牌,是著力點,是主戰場。聚焦打造一個主導產業,如:盱眙龍蝦、橫縣茉莉花、伊川小米、容縣沙田柚、橫縣甜玉米等,避免全品類、全域性的品牌打造誤區。
新時代糧油品牌創建的中國方法——戰略尋根,品牌塑魂
一方水土養一方物,農業講究基因和血統與生俱來的產地與文化,是糧油品牌的根與魂。新時代糧油品牌建設的王道,就是做有根有魂的事。“根與魂”是任督二脈,打通,則產業更順暢,品牌更長久。
為戰略尋根
一個企業、一方政府,做農業品牌首先要做戰略。福來咨詢主張,戰略一定要尋根,戰略有根,則經營不糾結,資源不浪費,競爭不乏力。根深,方能葉茂!沒有根的企業,想法多,做不強,長不大。
戰略之根,是生存和發展的根基,是安身立命的事業地盤。它明確了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戰略尋根,就是選擇做有優勢、有需求、有基因、有未來的事情,就是求證區域產業生存與發展的理由。如果戰略無根,意味著沒有扎實的利基源點,沒有基因,也沒有改變的力量和持續發展的動力。做一縣一業,第一步就要為產業戰略尋根。
對標東北區位優勢,福來咨詢為內蒙古“興安盟大米”制定了“東北上游 生態好米”的戰略之根。
婁向鵬特別強調,糧油公用品牌必須實名制!地域名稱是區域公用品牌的核心資產和價值金礦!要“真名、實名、地名”,杜絕“藝名、假名、虛名”。這是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的基本原理和底層邏輯。
為品牌塑魂
糧油品牌“價值空心化”現象嚴重,行尸走肉,沒有靈魂!
品牌要“塑魂”,魂立則心動。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品牌也是一樣,每一個品牌都要有靈魂!魂立則心動。沒有靈魂的品牌,如行尸走肉,難以存活于心。品牌就是要有血、有肉、有靈魂!
品牌靈魂是一個品牌的精神內涵、骨氣和底氣”,是品牌立足與發展的軟實力,也是超越了物質產品的對消費者精神需求的滿足。
在消費者心智中,建立產地、文化、品種、品質價值差異,是決定農產品品牌成敗的第一因素,也是尋找品牌靈魂的源泉,這是農業的特殊性,是與做工業品品牌最大的不同。
《呂氏春秋?本味》記載伊尹盛贊伊川小米:“飯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玄山即伊川境內山脈。因此,福來咨詢將“廚圣伊尹點贊的小米”定為伊川小米的品牌靈魂,這是對伊川小米千年美名,滋養華夏千年,最準確,最直接,最文化的注解。
對于甜玉米消費,有品類認知,無產地和品牌認知。橫縣甜玉米最核心的價值認知是“甜”,不是17-20度的超甜,而是更適口的13度。福來咨詢將“13度自然甜”定為橫縣甜玉米的品牌靈魂,用健康適口的甜度,搶占品類價值高度。
神農島(id:sndfly)編輯,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