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4月8日晚,婁向鵬在神農島的直播廣受好評。主題是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幫助政府和企業不走彎路、錯路,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和方法。
本期內容根據神農島首席顧問、福來咨詢董事長、中國人民大學品牌農業課題組組長婁向鵬在4月8日的直播內容整理。
關注「神農島(ID:sndfly)」,點擊導航欄里的「公益直播」,可觀看直播回放。
新冠肺炎疫情,給處于下行壓力的中國經濟,罩上了一層陰霾。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的決勝年,各地黨政領導都亟需思考一個問題,如何高效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果?戰略抓手在哪里?
北京福來咨詢總結了“三個抓手”:“鄉村振興”是三農工作的抓手,“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抓手,“區域品牌”是產業興旺的抓手。
也就是說,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是鄉村振興(產業興旺)、脫貧攻堅、一二三產業融合和區域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抓手。吉林大米、壽光蔬菜、盱眙龍蝦、洛川蘋果、普洱茶葉、橫縣茉莉花等等,都是典型例證。
當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在全國蓬勃發展,但是80%以上沒有產生理想的市場效應,走了誤區和彎路。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存在三大痛點:豐產不豐收、品牌公地化、群魚無龍頭。
中國農業的現代化、品牌化,是千年一遇的新生事物,在這場產業要素突變式的革命中,政府和企業都迫切想要知道,如何才能不走彎路、錯路,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和方法?
福來咨詢專注品牌農業實踐18年,與各級黨政領導、企業家進行過深入的交流與探討,為他們提供戰略品牌咨詢服務,在此基礎上與中國人民大學品牌農業課題組共同總結出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找到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的中國道路和中國方法。
三大紀律之一:必須是一把手工程
有人笑言,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書記或縣市長親自抓,成功率是80%。副縣市長抓,成功率是60%,局長抓,成功率幾乎為零。雖為笑談,但不無道理。
主要領導的重視程度,決定品牌建設成敗的關鍵。
從省級到縣市級,必須把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列入地方政府一把手工程。一把手必須親自抓,高效決策,快速推進,效率、效果才能最大化。
【案例1】廣西橫縣茉莉花,黃書記直接深度參與,品牌建設工作速度快,成效大。廣西橫縣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茉莉花產業基地,橫縣茉莉花一二三產業綜合產值105億。
【案例2】云南省阮省長親自謀劃、指揮和推動“綠色食品牌”。去年在云南昭通召開的一縣一業的現場工作會議上,我是唯一被邀請的品牌授課專家,為各位縣市長做了授課,現場與阮省長也做了交流。
三大紀律之二:必須是雙輪驅動
雙輪驅動即:政府主導,企業主營。沒有政府主導,產業像一盤散沙。沒有企業主營,政府主導落不到實處。
政府主導:區域公用品牌打造,包括戰略尋根、品牌塑魂、品牌管理和戰略推廣。
企業主營:聯合體企業組建+聯合體企業品牌打造。政府力量代替不了企業的市場經營,企業必須要承擔市場中的主角作用。在政府主導或支持下組建聯合體企業,主導產業,代表品類,解決消費者不知道選擇誰的問題。
聯合體企業: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的載體和主體。由龍頭企業、中小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組成,以公用品牌為基礎,以分工協作為前提,以規模經營為依托,以利益聯結為紐帶,以企業品牌為抓手,形成實體化、法人式的一體化新型經營主體。代表產業和品類進行市場經營,是區域品牌建設的航空母艦。
每一個區域/產業,都需要以聯合體企業為支點,打造超級用戶品牌,實現區域公用品牌與用戶品牌的共生共榮。
【案例1】云天化集團,是中國最大的一個化肥企業之一,也是云南省國資系統最大的一個企業,他們響應政府的號召和市場的需求,進軍現代農業。我們幫它去做了“特蕓南”這樣一個公司和品牌,第一步推出的是叫勐海香米,叫傣王稻。
【案例2】新疆果業集團,是新疆供銷社下屬的混合所有制的企業,代表了新疆果品產業的載體。
【案例3】烏江榨菜,烏江是品牌,他們背后的產業叫涪陵榨菜。19年前,涪陵榨菜這個企業差點倒閉,是因為周總的到來。周總也是政府官員出身,后來從事企業經營,將近20年時間,堅守下來。現在烏江榨菜成了中國榨菜的老大,也是第一股,市值突破240億,利潤每年6個多億。實際上它就是聯合體企業品牌,加上區域公用品牌,帶動了整個涪陵榨菜產業的發展。
【案例4】好想你,因為有了好想你,整個新鄭的紅棗、鄭州的紅棗,包括河南,甚至于全國的紅棗產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否則的話可能整個中國紅棗產業都要退化。
【案例5】吉林松原糧食集團的松糧模式,也是典型的打造聯合體企業品牌,這個企業品牌是查干湖大米,用了三年時間成了行業標桿。
【案例6】盱眙龍蝦,幾年前成立了盱眙龍蝦集團,通過開旗艦店,加盟店和餐飲一條龍的模式,把聯合體品牌變成了品牌綜合體。它是一個體驗中心、餐飲中心、宣傳中心、社群的轉化中心,未來也會成為一個區域的中央廚房中心。這樣整個農業的功能就拓展了,產業鏈和價值鏈都完全豐富起來。
【案例7】新西蘭佳沛奇異果,一個聯合體企業品牌基本上把新西蘭的奇異果全部統領起來,99%是出口的。現在占了全球的33%。去年我專程到這個佳沛奇異果的總部去考察,他們大概去年做了150億人民幣左右,中國市場占了1/3。這是一個全球典型的水果品牌聯合體,它的背后就是2700戶的家庭農場。
三大紀律之三:必須是三極聯動
一極:省級農業品牌賦能工程
省里搭平臺,縣市做品牌。服務地方,倒逼地方。
職能:省里搭建“價值平臺、宣銷平臺、管服平臺、政策平臺”,賦能縣市品牌。
要求:名稱必須實名制,要體現省區名,明確傳遞省域農業的特色和價值。
【案例1】去年我們協助河北農業做了一個叫“河北農品,百膳冀為先”的品牌賦能工程,王廳長親自參與。我們要求必須體現實名制,是河北的,就一定要把河北帶出來。去年南昌的全國農交會上,河北農品的新形象、新價值第一次亮相。“河北農品,百膳冀為先”把全省非常有代表性的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品牌全部帶出來,為整個全省的農業品牌建設進行綜合賦能。
【案例2】山東壽光蔬菜在全國很有名,山東的蔬菜產業在全國做得也非常好。山東人民政府聯合農業農村部在壽光建立了一個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相當于用省政府的權威、力量去做的一件事情。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是為全國蔬菜去服務的,首先服務于山東壽光,它搭建了一個質量標準,對全市全省整個產業的升級、標準的升級都有極大的推動作用,當然對全國也是有益的。
【案例3】云南省在打造綠色食品牌,他們專門出臺了這方面的很多政策,推出了8個產業,在機場給出了很多的宣傳和推廣。都是通過省域的資源,權威性、資源整合能力,來為全省搭建的服務平臺,我稱之為價值平臺。
二極:省級大單品優勢工程
聚焦大產業,影響全行業。
第一或唯一,能代表省域特色,符合未來的消費趨勢和國家大勢。
【案例】吉林大米,這幾年的省級大單品做得可圈可點。吉林大米把吉林省的三大大米產區做了一個區分,三個產區各具特色,錯位發展,但是共同對外打響吉林大米這一個品牌。所以這幾年大家看到吉林大米不管是知名度,還是產業附加值、市場滲透率都大大提升了。
省級大單品優勢工程必須滿足三個基本條件:1、突出的產業特色;2、足夠的產業體量;3、可控的產業標準。如果條件不具備,千萬不要湊熱鬧趕時髦,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定要寧缺毋濫!
【案例】我認為湖南省選擇茶油來做這個生意,大單品還是比較恰當的。因為湖南茶油現在確實是具備了這三個條件,而且它非常有特色。尤其在今天這樣一個整體的國際糧食格局下,湖南茶油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國家糧油安全的戰略需要。我覺得這個選擇很好,但可惜的是我覺得湖南茶油它自身的價值傳達還不夠。
另外一方面,我們看到湖南這兩年開始打造另外一個大單品叫湖南紅茶,坦率講這個我是不贊同的,因為紅茶的品類,湖南并不具備這樣一個產業特色和優勢。雖然他們也追根溯源,說我們在多少年前,我們的紅茶都已經怎么樣怎么樣了,但是這個認知太少了,太輕了。現在談到紅茶,大家想不到湖南。我倒是覺得湖南的黑茶很有特色,以安化黑茶為代表,其實湖南完全可以去發展黑茶產業。
三極:縣市品牌主體工程
縣市一地一特品牌工程,是“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的著力點,是基本面,是直接抓手,是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的主戰場。同時也是對省級農業背書品牌工程和省域超級大單品品牌的支撐。
聚焦打造一個主導產業,避免全品類、全域性的品牌打造誤區。
一地一特區域公用品牌,如:盱眙龍蝦、壽光蔬菜、橫縣茉莉花、紅河梯田紅米、容縣沙田柚、烏蘭察布馬鈴薯、興安盟大米、伊川小米等。
八項注意之一:基礎要打牢
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品種第一、品質第二、品牌第三。
優品質、提品質,是保證品牌基業長青的基礎和前提。品質這個基礎扎不牢,品牌就是空中樓閣。
【案例1】首農集團和中信基金聯合收購了英國櫻桃谷鴨這個種業公司。櫻桃谷鴨來源于北京的一個鴨種,到英國之后經過不斷改良,成了全世界具有壟斷性地位的商品鴨品種,中國一年要進口幾十億元這個品種。現在好在首農和中信農業基金,聯手已經把這個產權買回來了,一個很沉痛的案例。
【案例2】我們服務的項目湘村黑豬,這個公司馬上就要在A股上市,它這幾年為什么發展的這么好?很大的原因是掌握了黑豬的一個關鍵品種,我們命名為湘村黑豬,也是國家級優良品種,連續幾年都是國家農業品種。
【案例3】佳沛奇異果。100多年前從中國帶回去的一個種子,為什么佳沛奇異果現在能打遍全世界呢?最重要的一個基礎原因,就是它的品種改良。我走遍全世界,包括去新西蘭發現很少有佳沛奇異果是按個賣的,都是按斤賣的。但是恰恰在獼猴桃的故鄉中國,它是按個賣,為什么這么牛?表面上看是品牌,事實上背后的根本邏輯是它的品質、品種。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佳沛奇異果尤其它的黃金果和我們中國原生的獼猴桃最大的不同。第一,它外面的毛少了,手感更好了;第二,它的酸甜度控制得非常好,而我們原生的獼猴桃大部分色度和酸度比較高。所以說佳沛奇異果打遍全世界,品種是第一要義。
八項注意之二:必須實名制
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必須實名制!要“真名、實名、地名”,杜絕“藝名、假名、虛名”。“地域+品類”,這是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命名的基本邏輯。
不實名存在三大問題:傳播成本增加十倍;違背基本品牌規律;工作缺乏三個抓手。
缺乏三個抓手就是:政府工作沒有抓手、龍頭企業沒有抓手、消費者選擇沒有抓手。
農業農村部在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評選和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制度征集中,明確規定,沒有品類和產地的品牌,沒有資格參與評選。對此,我們高度贊成。
八項注意之三:戰略要尋根
戰略尋根就是尋找區域公用品牌持續發展的根基,是基于區域及生態環境做出的根本性選擇,是構建品牌的百年大計。
戰略有根有三大好處:不管是對企業還是對政府來講,經營不糾結,資源不浪費,競爭不乏力。
【案例】興安盟大米,位于內蒙古東北角,品質上乘但不為人知。戰略應根植于何處?有人說是內蒙古草原大米。說起牛羊肉、乳制品哪里的好,內蒙古沒有爭議。但是,說到內蒙古草原大米,很多消費者第一反應(包括很多內蒙人),內蒙古不產大米呀!
在不產大米的“心智”如何創建品牌?東北大米好,全國人民都知道。站在東北肩膀上是一條捷徑。一個重要的發現:興安盟位于黑吉蒙三省交界,并且處在上游,上風上水。同屬大東北,興安盟居上游。興安盟=東北上游,從政治經濟區劃、地理區位、生態區域,三個緯度的都立得住腳。興安盟大米戰略之根——“東北上游生態大米”脫穎而出!
戰略之根還有一層意思是說,一個地方一定要明確自己到底發展哪個產業,或者是以哪個產業為龍頭來打造品牌,而不是什么都一起做,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個邏輯。像興安盟有8個產業都不錯,但是你不可能一上來要推8個產業。從品牌建設角度來講,一定要打響,選擇一個這也是我們立根的另一層含義。
興安盟去年的品牌建設成績非常明顯,在整個內蒙古自治區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是一大亮點。同時在全國的大米行業異軍突起。據說它的終端收購價,已經提高了百分之十幾,這點讓我們很欣慰。
去年年底興安盟和整個伊利集團建立了一個非常大的戰略合作,也是基于對興安盟的生態產業、大米、水、牛羊肉的認同,這是個300億的戰略合作。自治區的副主席和伊利董事長潘總都出席了這個儀式。戰略合作會對興安盟的生態大產業起到很大的帶動和推動作用。
所以品牌有時候它會帶來綜合的效益和價值,包括對招商引資,對區域經濟的發展,為什么我們說它是區域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戰略抓手?它是個綜合效益。
八項注意之四:品牌要塑魂
品牌靈魂是真正能打動人心的品牌態度和價值主張,是消費動因、是價值差異、是品牌資產。
品牌的本質是“塑魂”,魂立則心動。沒有靈魂的品牌,如行尸走肉,難以存活于心。
品牌靈魂從哪里來?福來咨詢認為,文化是區域公用品牌靈魂的“富集地”,是最重要的靈魂抓手,源于文化的品牌靈魂才是經典的、永恒的、可持續的。
【案例】廣西橫縣茉莉花,作為全球最大的茉莉花生產基地,一直有產業無靈魂。她的文化價值是什么?深入研究茉莉花的千年文化史和發展脈絡,我們激動地發現一個世界級公共資產——《茉莉花》。這首歌耳熟能詳,家喻戶曉,號稱“第二國歌”,老外都知道。《茉莉花》是歌名,但真正成為最大公共資產的只有一句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品牌靈魂嫁接公共資產是誕生偉大創意的最佳方法。最終“好一朵橫縣茉莉花”品牌口令出爐。很多朋友評價說這句話值一個億,我們認為未來可能值10個億。
八項注意之五:上天入地
很多的區域公用品牌傳播,也花了不少錢,但效果不理想。為什么?因為傳播缺乏系統思考,既不能上天也不能入地。
什么是上天?上天就是要搶占制高點,制造品牌勢能,建立我們的話語權,入地就是要真正導入市場化的資源,而不是簡單的為了熱鬧一把就結束了。一定要導入市場化的資源,要給市場的資源去對接,帶來實實在在的客戶和銷售。所以,我們稱之為叫上天入地,這是我們所有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在推廣傳播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的,一個基本的法則。
【案例】我們去年為橫縣茉莉花創意策劃的一個活動,叫首屆世界茉莉花大會。在它過去每年都搞的交易會博覽會的基礎之上,創辦的首屆世界茉莉花大會,把世界四大花都的專家,政府領導都請過來,把全國茉莉花產業的這些地方也請過來,真是一個世界茉莉花產業的大party。
我們還發布了產業發展的白皮書,橫縣茉莉花也被國際花卉中心授予世界茉莉花都,一下子讓橫縣這樣一個隱形冠軍變成了行業巨頭、行業領導者、老大哥、世界級的高度。
當然不是光圖熱鬧,還要落地。茶產業是茉莉花產業最好的搭檔產業,它有消費習慣,有消費場景,有成熟的產品。現在基本上全世界的只要跟茉莉花有關的飲料,包括康師傅和立頓,都用橫縣茉莉花作原料。在全國的茶葉博覽會上,一個茶博會,橫縣茉莉花簽約9個多億。去年南昌的全國農交會上,橫縣茉莉花又是一枝獨秀,在農交會上又簽了4500萬。
入地還包括什么?品牌授權。要求使用橫縣茉莉花的廠家、企業在包裝印上橫縣茉莉花的標志、logo,我們稱之為戰術戰略化,叫類英特爾戰略。
這是我們在行業最早提出來的,就像英特爾一樣,它不和消費者發生直接關系,實際上是和電腦廠家發生關系的,但是每個人都知道,你的電腦有沒有英特爾的芯片,這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們說它是一個英特爾的戰略。在農產品品牌建設里面,尤其是區域公用品牌建設里面導入英特爾的戰略,是我們很大的一個設想,我們現在正在這么做。
八項注意之六:激光穿透
在區域公用品牌傳播推廣上,政府能夠投入的人財物資源總是有限的,怎么辦?激光穿透!
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傳播要集中力量辦大事:圍繞“根與魂”,把所有資源聚焦在一個點上,力出一孔,像激光一樣,實現飽和打擊,這時穿透力最強。這是最樸素最實戰的原則。
【案例1】寧夏枸杞的品牌代表百瑞源,他們拿下了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務的供應商,叫國宴枸杞。他們把這個榮譽充分的在各個場景下、各個包裝上、各個宣傳上把它用好。那我們覺得它也是一種激光穿透的打法,把它變成一個戰略性的詞語,叫搶占品牌聲譽的制高點。
【案例2】盱眙龍蝦的國際龍蝦節,壽光的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都是通過舉全縣和全市之力去打造一個節慶活動,帶動了整個產業和城市,這也是一個激光穿透。我們去年為容縣沙田柚做的一個活動,就是叫中國沙田柚產業的發展大會,也是一個舉全縣之力去做的盛大的產業大會,把科研力量、專家力量、市場資源、電商、批發商等全部整合進來,重新樹立了容縣沙田柚是中國沙田柚發源地,是最正宗的沙田柚這樣一個產業地位。
【案例3】仲景香菇醬,把一個試吃活動,做成了一個激光穿透。我稱之叫四化、標準化、場景化、長期化、戰略化。在每個終端重復標準動作,長期堅持去做,就是試吃,誰吃誰喜歡。
通過打造這個爆款產品,也成就了一個非常健康、美好的企業叫仲景食品,馬上在A股上市,成為香菇第一股。這些年政府和企業的“雙輪驅動”模式,帶動了河南西峽縣的香菇產業的發展。現在西峽香菇的總產值大概50個億,西峽縣成為中國香菇第一縣,也成了中國很重要的一個香菇的價格中心、交易中心、信息中心。
八項注意之七:私有流量
過去企業花錢買流量,現在行不通了,流量越來越貴,政府企業沒有更多資源去買。怎么辦?轉變流量觀念,從買流量到自造品牌私有流量。農產品本身的特色屬性和體驗特性,恰恰最適合創造自有流量。
【案例1】內蒙古的一個企業叫蘭格格,做酸奶的,我們給它的品牌靈魂和定義叫草原酸奶。
這個企業是一個中小企業,在中國乳品行業競爭這么激烈的情況下,不可能拿很多錢去打廣告的,怎么辦?我們從前年開始每年舉辦中國草原酸奶大會,通過這個大會把行業資源、經銷商、消費者、專家、媒體全部聚合起來,共同來了解、關注和傳播草原酸奶。我們在廠區做了一個叫草原酸奶第一罐的地標建筑。每一個來到廠區的人都會去拍照、去分享。
【案例2】云南省打造的云南綠色食品牌在云南昆明機場建了兩個大的旗艦店。而且在機場有很多廣告去導流到這個店里面,只要掃碼,就有優惠、代金券,它就是個品牌體驗中心、展示中心、會員中心,也是個宣傳中心,這就是私有流量。你說每天在云南多少人路過這個地方?
【案例3】橫縣茉莉花,現在正在建設中國茉莉小鎮,它的標志性建筑就是我們的橫縣茉莉仙子,那它也變成一個品牌的IP,變成品牌的地標。所有來看的人都會來拍照、來分享,而且會留存在他美好的記憶里。包括很多模特拍照,拍婚紗,甚至來拍電影,未來要搞文旅融合,IP打造等等。
八項注意之八:戰略性投入
很多區域政府在打造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的時候,光嘴上說重要,但缺乏戰略性投入的理念、資源、配置和魄力。沒錢花、不會花、不敢花。有些確實沒錢,有些有錢也不敢花不會花,甚至出現上面的補貼到了這個地方,最后他花不出去又退回去的。
所以我提出來,只要公正廉潔、程序合法,只管大膽去花,勇敢去干,這才是真正的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你花都不敢花都不會花,能當好一方領導嗎?這個魄力是要有的。
所以我們說在創品牌的階段需要戰略性的投入,就像飛機在起飛的時候最費油,所以我們的黨政主要領導也要跳出單純的短期財務,加大戰略性的投入力度。我們剛才已經說了很多這種案例,它是我們區域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戰略抓手。
【案例】盱眙龍蝦,開了一個高規格的盱眙龍蝦國際文化節,每年都開,規格一年比一年高。不光在國內開,還去國外開,在全國各地去推廣,做了很多工作。
前年請我去給他們全縣培訓的時候,梁書記、高書記、四大班子都親自參會,1000多人的會場座無虛席。我談盱眙龍蝦的區域品牌建設,大家非常有興趣,可見這個地方做的好一定是有道理的。
20年如一日的堅持,今天來看這個堅持多么的重要,沒有這樣一種戰略眼光,這樣一種魄力,堅持不下來,堅持不下來,今天就沒有你這樣的一個產業,這就是一個因果關系。所以要敢于花錢。
有人說我這沒有錢,我們是貧困縣,財政很緊張等等很多說法,當然我們也理解,不是每個縣都那么寬裕,但我們跑那么多地方,發現錢就像海綿里的水,尤其是三農資金。沒有錢怎么辦?沒有錢你去找錢呀。
我們地方政府有很多三農財政支出,不光是脫貧攻堅、產業扶貧、鄉村振興、產業興旺,包括農產品深加工、文旅融合、產業園區建設、優勢區建設,從國家到地方有很多這種財政支持的,這些錢整合到位都可以用于品牌打造,因為品牌打造我剛才講它是戰略抓手,這個沒有問題的,合規的、合法的。你盡管去大膽地去用啊,對不對?
所以我們要善于去找這樣的錢,越是貧困地區這樣的錢越多,我可以這么說,但是你要善于去找得敢花會花,對吧?我們中央有要求的,明確提出要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要求落到實處。要在干部配備上優先考慮,要在資源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那我們還有什么顧慮?
包括我們鄉村振興國家戰略也提到了,也要建立健全鄉村進行戰略財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財產,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保證財政投入與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這不是給我們最高指示了嗎?就放心大膽的去用。所以說這是中央有要求的,也是有政策的,你不做反倒是不作為。
我們總結一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我們再簡單回顧一下三大紀律:必須一把手工程,必須雙輪驅動,必須三極聯動。八項注意:基礎要打牢,必須實名制,戰略要有根,品牌要有魂,傳播要上天入地,激光穿透,要打造私有品牌的流量,要敢于、勇于、善于戰略性投入。
基于這樣一個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結合我們10多年的工作的經歷和經驗,當然也包括教訓。很多地方是想到哪干到哪,有些做法我們認為也是走了彎路和錯路的。因此,我們覺得今天在這樣一個新時代,每一個區域公用品牌都需要一場頂層設計。
我簡單稱之為叫5個一工程。第一是一場面向未來的產業梳理和規劃,一定要把我們的產業梳理規劃好。第二是一套有根有魂的戰略品牌系統策劃。第三是一個可行的品牌聯合體的構建。第四是一張落地的發展路線圖的繪制,就我們這個產業到底怎么發展?品牌怎么打造這個?發展路線圖是什么?第五,當然還需要一個很實際的上天入地的傳播推廣行動。
我們都需要站在未來,基于現在重新去規劃,地方產業怎么發展?鄉村怎么振興?產業怎么興旺?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建設,怎么樣做好這個抓手?做好這個龍頭。
我們始終在強調一句話,叫做農業沒有捷徑,很多人想找捷徑,我們認為沒有捷徑,最大的捷徑就是選對路徑,不走彎路。那我們始終覺得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對很多區域,當然對我們整個國家而言都是一個新的課題。那我們福來咨詢也非常堅信一點,只要我們堅持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我們相信就可以從根本上終結理論混亂和道路出來,少走或者不走彎路、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