а√天堂在线官网-久久婷婷久久-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永久-www.91xav|www.zzqcyp.com

網站首頁 > 神農島 > 農業部再度發文,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細想極不一般!

農業部再度發文,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細想極不一般!



導語:近日,農業部辦公廳出臺《關于支持創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的意見》,對支持各地培育打造和創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做大做強支柱產業和融合發展各類經營主體提出意見。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和各部委連續發文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細想極不一般!



注意:黨中央、國務院連發文件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


12月5日,農業部辦公廳出臺《關于支持創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的意見》,對支持各地培育打造和創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做大做強支柱產業和融合發展各類經營主體提出意見。

 

《意見》指出,培育打造一批融合發展先導區,有利于促進資源要素的集中集聚,增強融合發展的協同優勢,加快提升產業整體發展水平;有利于總結推廣融合發展新經驗新模式,增強融合發展的輻射帶動效果,加快推動我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以聚焦主導產業、堅持市場引導、堅持綠色發展和促進農民增收為基本原則,力爭在全國范圍內培育打造和創建一批產業融合方式先進、經濟效益顯著、產業集群發展高效、與農民利益聯結緊密的融合發展先導區,形成多元化的融合發展新模式新經驗,有效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農民分享更多的二三產業增值收益。

 

《意見》強調,培育打造融合發展先導區要規劃先行、統籌布局,培育品牌、市場決定,整合資源、形成合力,發揮優勢、綠色發展,主體引領、科技支撐。同時,進一步完善融合發展先導區的支持政策,加大項目資金支持力度,優化政府投資方式,支持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完善用地保障機制,加強產業融合公共服務。

 

12月7日-8日,2017年全國財政支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工作座談會在長沙縣召開,會議總結交流近年來農村一二三產業發展的經驗和成效,探討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徑。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和各部委連續出臺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文件,說明一是重視,二是重要。

 

早在2014年李克強總理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把產業鏈、價值鏈等現代產業組織方式引入農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當年國務院辦公廳拿出《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方案的通知》。農業部啟動了《全國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編制工作。

 

2016年、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把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到了更高的地位。黨中央、國務院和各部委連續發文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細想極不一般!


 


一二三產業融合,才是現代農業!

 

什么叫一二三產業融合?為什么這項工作重要?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指,以農業為基礎和依托,借助產業滲透、產業交叉和產業重組方式,通過形成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延伸農業產業鏈,由一產向二產和三產拓展,打造農業產業綜合體和聯合體,進而達到實現農業現代化、城鄉發展一體化、農民增收的目的。

 

看不懂?通俗地說,是將原來屬于第一產業的農業,向二三產業打通,甚至將一二三產業徹底融為一體,變身成為新產業形態:第六產業從而讓不賺錢的第一產業“農業”,通過產業鏈的延伸、價值鏈的躍升獲得贏利,讓農業增收,讓農民受益!

 

原來我們經常提的概念是農業產業化,沒有錯,但是這個提法還不夠徹底,未來我們要做的是把農業轉化為“接二連三”的“第六產業”。“第六產業”才是徹底的農業產業化,是真正的農業現代化!

 

“第六產業”的概念是西方學者在20世紀90年代首先提出的。

 

隨著經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推進,第二產業的食品加工、第三產業的相關服務業越來越興盛,其附加值越來越高,而作為第一產業農產品本身的價值占比不斷降低,農民和從事種養業的企業越來越不賺錢。怎么辦?搞農業的不再只搞種養(第一產業),還要加工農產品 (第二產業)、銷售農產品(深加工)或配套服務(第三產業),這樣才能獲得多環節增值價值。“1+2+3”=6,“1×2×3”=6。這就是“第六產業”的來歷。

 

“第六產業”的本質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產加銷一體,實現產品多環節增值,將農業變身為一個新型綜合產業,從整體上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一二三產業融合就是“第六產業”,現代農業就是一二三產業融合,是一回事!因此,真正的現代農業,是大農業大食品的概念,是從田間到餐桌的大貫通、大整合!做現代農業,必須拋棄一二三產業分割的觀念,觀念到位,行動才能到位!

 

做農業不像農業,這就對了!這個新型產業叫做第六產業!


近年,我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勢頭良好。觀光農業、休閑農業、都市農業、創意農業、信息農業、設施農業、工廠化農業等新型業態,農產品加工基地、農產品直銷地、農村電子商務平臺等的興起,有效帶動農業的增值與發展,大大推動了農業現代化。

 


一二三產業融合要注重四個方面

 

一是縱向延伸,健全和完善農業產業鏈條。

 

目前,我國農業產加銷連接不緊密,仍未形成高效完整的產業鏈條。

 

比如在加工方式上,基礎差、技術裝備落后、加工轉化率低,特別是農產品產地預冷、烘干、儲藏等初加工發展滯后,產后損失嚴重。

 

比如在流通方式上,冷鏈物流體系不健全,現代營銷方式應用不普及,運輸流通成本高、損失大。

 

比如在生產規模和組織方式上,規模小,社會化的組織程度低,品牌意識和方法欠缺,大路貨多、精品少,產品溢價不高。

 

二是橫向拓展,挖掘農業價值創造潛力。

 

農業除了食品保障、原料供給、就業增收等基本功能,還有生態涵養、觀光休閑和文化傳承等多種功能!

近些年,許多地方依靠獨特的自然資源、產業特色、歷史文化等,大力發展休閑觀光和鄉村旅游,帶動了一方經濟,富裕了一方百姓,成為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的新亮點。今后,在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對農業非傳統功能的挖掘,最大程度地提升農業的價值創造能力,讓農村的綠水青山將會變成農民的“金山銀山”。

 

三是深度融合,提升農業產業整體發展水平。

 

正如我們上面強調,現代農業是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的整體,我們要把它當作一個新型產業而不是三個產業。要將農業作為一個整體來謀劃,要著眼于農業可持續發展,統籌考慮產業布局與環境保護,將產業與生態有機結合起來;創新體制機制,采取政策扶持、PPP等多種方式,充分調動各方主體投入農業、加強合作的積極性;促進產業集群集聚發展,提高產業融合的規模效應。

 

四是扶持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強大的經營主體。

 

必須要有強大的有企業法人地位的獨立自主的市場經營主體,以及有擔當有魄力有能力的企業家,這是新型產業發展的載體和支點。否則,產業就會出現空心化,有名無實,弱不禁風。

 

主體是綱,綱舉目張,解決好經營主體問題,其它問題迎刃而解。

 

政府除了主導出臺產業政策,協調稅收信貸支持,調動政府社會資源支持外,一個最最重要的工作是,主導成立一個強大的企業法人式的市場經營主體,集中人財物把主體做強做大。

 

在吉林松嫩平原崛起的“查干湖大米”品牌,其經營主體松原糧食集團是吉林省松原市政府投資控股組建的大型國有糧食企業,并且把松源市最大的糧油流通企業北顯糧油公司等多家企業整合旗下。

 

這個主體還要有一定的社會公共屬性,吸納社會各方參與,比方引入社會資源、社會資本和第三方咨詢機構等,共同參與到第六產業建設中來。即使是那些實力較強的規模化農業生產者,單靠其自主發展“第六產業”也存在巨大困難,需要工商業的帶動和協力支持。可見,在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過程中,仍應是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甚至公司農場多管齊下,競爭發展,努力促進其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網絡發展。

 

松糧集團引入中石油吉林油田和格力集團分別以資產或資金入股,中石油的加油網點、格力集團的“格力店”都成為“查干湖”大米的銷售終端。

 

一二三產業融合就是轉變農業經營方式、生產方式、資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把產業鏈、價值鏈等現代產業組織方式引入農業,全方位開發農業的生產生活生態

 

要與多部門聯合協作相結合,一個地區的融合發展需要多主體、多部門和多機構共同推進,要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的共同參與,要協調發改委、財政部、農業、林業、工信、商務等多個政府部門,要各類協會聯盟、保險機構、金融機構共同配合。最后需要與區域平衡發展相結合,激活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地區的資源優勢,利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時機,形成后發優勢,利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政策,找準定位,推進產業扶貧。

 

中國農業走向現代化,必須一二三產業融合,形成有強大經濟帶動力的第六產業,繼而形成一個和多個產業群,帶動一方區域經濟。

 

附:


農業部辦公廳關于支持創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的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的“培育一批產業融合先導區”要求,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93號)精神,農業部決定支持各地培育打造和創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以下簡稱融合發展先導區),做大做強支柱產業和融合發展各類經營主體。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培育打造和創建融合發展先導區的重要作用

 

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是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中,部分縣鄉等行政區或某一產業集聚區,堅持產前產中產后有機銜接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已經形成了相對成型、成熟的融合發展模式和全產業鏈條,產業價值鏈增值和區域品牌溢價效果已初步顯現,市場競爭已經由產品競爭上升到產業鏈競爭的新高度,并且其做法經驗可復制、可推廣,能夠在全國發揮標桿引領和典型示范作用的區域。

 

培育打造一批融合發展先導區,有利于促進資源要素的集中集聚,增強融合發展的協同優勢,加快提升產業整體發展水平;有利于總結推廣融合發展新經驗新模式,增強融合發展的輻射帶動效果,加快推動我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各地要統一并深化認識,將其作為推進工作的重要抓手、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重要舉措和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下大功夫培育打造一批融合發展先導區,著力促進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產業體系和經營體系,推動農村產業興旺,助推美麗鄉村和美麗中國建設,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二、培育打造和創建融合發展先導區的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新發展理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延長產業鏈條、完善產業布局、加強科技創新、加快品牌培育、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為發展方向,推動產業競爭從產品競爭向產業鏈條競爭轉變,不斷打造和重構產業價值鏈,擴大品牌溢價空間,加快建設一批產業多元、聯結機制緊密、市場競爭力強、品牌溢價空間大、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效果好的融合發展先導區。

 

(二)基本原則。一是聚焦主導產業,要與國家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結合起來,統籌規劃布局,形成產業優勢;二是堅持市場導向,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作用,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和產業價值鏈增值空間,形成價值優勢;三是堅持綠色發展,各產業要推廣綠色發展模式,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長效機制,形成生態環保優勢;四是促進農民增收,積極發展扶貧產業,不斷完善訂單農業、土地經營權入股等利益聯結機制,形成農民持續增收的經濟優勢。

 

(三)工作目標。按照“一年有規劃、兩年有起色、三年見成效”的總體安排,力爭在全國范圍內培育打造和創建一批產業融合方式先進、經濟效益顯著、產業集群發展高效、與農民利益聯結緊密的融合發展先導區,形成多元化的融合發展新模式新經驗,有效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農民分享更多的二三產業增值收益。

 

三、培育打造融合發展先導區的重點任務

 

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培育打造:

 

(一)規劃先行、統籌布局。融合發展先導區要緊緊圍繞區域主導產業,研究國內外相關產業的發展現狀及趨勢,對接國家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等建設布局,編制產業融合發展規劃,優化區域結構、產業結構、要素投入結構和經營主體結構,重點在優化產業布局、培育主導產業、完善產業鏈條、優化發展方式、構建利益聯結機制等方面加強頂層設計、科學布局和宣傳引導,構建標準化原料基地、集約化加工園區、區域化支柱產業、體系化服務網絡的格局,盡快形成規劃引領、鏈條發展、合作共贏的發展態勢。

 

(二)培育品牌、市場決定。融合發展先導區要構建大型加工流通企業領辦、新型經營主體全產業鏈條服務、廣大原料生產農戶廣泛參與的梯隊格局。要加強原料環節“三品一標”、綠色食品原料基地等認證推廣工作,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品質;引導區域內融合發展的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先進的質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等體系認證,提高加工流通環節的質量管理;發揮行業協會在服務產業、規范行業發展、強化行業自律等方面的職能作用;加強市場監管,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加大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區域品牌的支持保護力度,維護品牌形象和消費者合法權益。


(三)整合資源、形成合力。融合發展先導區要按照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等文件要求,主動對接有關政策實施部門,推動政策措施在先導區落地見效;積極對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產品加工、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等涉農項目,為區域內經營主體爭取資金支持;組織開展銀企對接、投資對接等活動,為區域內經營主體爭取更多信貸支持。

 

(四)發揮優勢、綠色發展。融合發展先導區要堅持為農、貼農、惠農原則,不斷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民就業增收,讓更多農民分享產業融合發展產生的增值收益;堅持種養結合、農漁、農牧循環、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要統一建設節能降耗、低碳環保、循環利用的供熱、供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設施,為經營主體提供安全環保的生產環境;不斷加大綠色產業發展力度,創設綠色政策,推廣綠色發展模式,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長效機制。

 

(五)主體引領、科技支撐。積極培育具有引領優勢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使其在推動區域產業鏈條延伸、農業功能拓展、區域品牌協同打造、創新利益聯結機制方面發揮優勢和作用。引導各類主體以價值增值和產業競爭力提升為目標,不斷完善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的品牌溢價、功能溢價和生態溢價空間;鼓勵各類主體加強研發能力建設,積極承接國家級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支持各類主體組建產業發展聯盟,帶動上下游企業和相關產業經營主體協同發展,幫助農戶特別是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

 

四、進一步完善融合發展先導區的支持政策

 

(一)加大項目資金支持力度。各地要以融合發展先導區為平臺,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依托,在不改變資金用途和管理要求的基礎上,統籌使用各項涉農資金,用于融合發展先導區項目建設,不斷完善先導區供水、供電、道路、通信、倉儲物流、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

(二)優化政府投資方式。根據先導區發展規劃,以政府資金為引導,吸引社會資本投入,通過市場化運作和專業化管理,加大對融合發展先導區的投入力度,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和放大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