а√天堂在线官网-久久婷婷久久-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永久-www.91xav|www.zzqcyp.com

網站首頁 > 神農島 > 農墾改革一號文件發布:農業最后一塊肥肉將是誰的?

農墾改革一號文件發布:農業最后一塊肥肉將是誰的?

 

10月13日上午,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七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等多項意見,農墾改革進入快車道,農業最后一塊肥肉將是誰的?



blob.png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10月13日上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七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中央通過的改革方案落地生根,必須鼓勵和允許不同地方進行差別化探索,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等多項意見。

會議指出,我國農墾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為承擔國家使命而建立的。推進農墾改革發展,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政企分開、社企分開,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為核心,以推進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為主線,依靠創新驅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資源資產整合、產業優化升級,建設現代農業的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全面增強內生動力、發展活力、整體實力,發揮現代農業建設的骨干引領作用。要加強黨對農墾工作的組織領導,加強農墾資產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要按照統籌兼顧、標本兼治、上下聯動、點面結合的原則穩步推進。


政策力度空前,農墾改革將掀新一輪高潮。

一號文件已成為聚焦三農問題的指向標,過去十年間,一號文件及政策導向對農墾改革問題關注度較低。2014年開始,中央對農墾改革的重視程度持續提高,連續召開農墾工作會議、組織調研、建立課題組等。2015年一號文件中農墾改革單獨成文,從政府方面體現出空前的重視。

解讀一號文件,后續利好政策可期。


我們認為,今年一號文件亮點有:

1、提高經營集中度,打造大型國有農企

“深化農場企業化、墾區集團化、股權多元化改革,創新行業指導管理體制、企業市場化經營體制、農場經營管理體制;發揮農墾獨特優勢,積極培育規模化農業經營主體,把農墾建成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和現代農業的示范帶動力量”

小合為大,構建大規模農業集團。政策強調體制改革,理順機制障礙,提升集中度,將農墾系統糧打造成農業“國家隊”。目前農墾系統機構冗雜,集中度低,我們認為之后系統內機構將小合為大,打造“大糧商”“大膠商”等。國營農場在糧食生產水平高,高度組織化,擴張能力比較強,在合理的體制機制引導下,對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帶動作用將大大增強。

系統內資源加速注入資本市場。改革經驗證明,采取股份改革,培育上市公司是企業化集團化的一大重要手段。建立規模化市場經營主體、引進職業經理人等人才和管理體系,將進一步提高農墾系統應對市場的能力,降低融資難度,同時破解農墾職工利益和企業發展難題。目前已有多個集團化墾區擁有上市公司或參股,我們預計隨改革推進步伐,將有更多農墾企業走向資本市場。另一方面,現有上市企業被注入集團優質資產的概率也隨之提升。


2、推進國有資產確權,盤活資產

“明晰農墾國有資產權屬關系,建立符合農墾特點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

加速土地確權。國有資產權屬中,最基本也最重大的議題將是土地。全國農墾國有農場擁有土地總面積5.4億畝(約合36.6萬平方公里)。這一面積是國土面積的3.9%。農墾系統由于歷史原因,監管混亂、薄弱導致資產權屬不清、資產流失的現在長期存在。

截至2013年底,全國農墾土地僅確權3.63億畝,確權率僅為66.4%。由于地方利益關系原因,近年國有農場土地確權進展遲緩,許多墾區甚至沒有絲毫進展。資產權屬關系的確立將涉及一系列基礎性工作,包括農墾系統內部存在的極為嚴重的土地爭議、土地糾紛以及土地流轉等問題,需要加快土地確權、土地清理來完成,此次中央一號文件提供有利契機。

土地流轉同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底線是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進一步是能夠通過改革釋放紅利。參考部分改革步伐較快的墾區,“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股份化”成為一條合理路徑。在不改變土地性質、不改變土地用途、不對土地進行處臵的前提下,對土地擴權賦能,將土地評估作價注入農墾集團、轉增國有資本金,進而增強了墾區企業集團的資產規模、提高了融資能力。


3、政社企分離,減輕企業負擔

“進一步推進農墾辦社會職能改革”企業辦社會是指國有企業用企業基金舉辦和承擔本應由社會舉辦和承擔的各種服務性單位和費用。如辦職工子弟學校、承擔本企業退休職工的退休金以及修路架橋費用等等。

政企分離助業績飆升。農墾改革的一大目標是要實現政企分開、社企分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這一目標也在過去數十年的改革中反復被提及,但通過各地前幾輪的改革成效來看遠未達成,尤其是墾區農場,依然面臨醫療、治安、環保等多項社會職能,這些社會職能給農場發展帶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負擔,成為農場企業化改革乃至整個農墾系統改革的巨大阻力。農墾改革中把這些本應由社會承擔的部分,從農墾機體中分離出去,以減輕農墾負擔。


農墾系統介紹

農墾是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大規模開荒建設農場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特殊組織。農墾起源于抗日戰爭時期的大生產運動,為支援解放戰爭和減輕人民負擔發起的開墾荒地,設立農場。農墾建設初期全國生產建設兵團約13處,70年代中后期,除新疆兵團外其他兵團逐漸被撤銷,改為農墾局,后發展出龐大的農墾系統。截至2013年底,全國農墾共有墾區34個,國有農場1780個,工業企業1298個,建筑企業509個,運輸企業227個,商業企業1591個,職工人數324萬人,出口商品總金額838億元,耕地面積621.05萬公頃,土地面積5.49億畝,分布在全國31個省份。今天的農墾系統已經成為是國家糧、棉、油、糖、膠、乳等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實行農工商一體化經營,系統中有大量科教文衛等機構,多數墾區還承擔區域內行政、社會管理和民生建設等公共職能。

農墾系統具有發展經濟、穩定社會、保衛邊疆等多重功能,對保障主要農產品供給、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和推動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進程做出巨大貢獻,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力量。


農墾系統優劣并存,深化改革勢在必行

農墾系統具有多方優勢,經濟發展迅速,資源豐富,墾區各有特點,潛力十足。但作為特定歷史下的產物,農墾系統一直存在政企不分,社會保障安臵困難等問題。為充分激發農墾系統活力,盤活國有資產,持續深化改革十分必要。

1、農墾系統具有多方優勢

農墾系統經濟增長迅速。2013年農墾經濟實現生產總值5937.55億元,比上年增長12.8%,連續10年保持12%以上的增速,明顯高于全國經濟增長水平。農墾職工人數略有下滑,2013年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27萬元。墾區經濟增長迅速。

2014年,農墾系統糧食總產量突破720億斤,黑龍江和寧夏農墾兩個墾區被農業部認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農墾系統的綜合實力在不斷增強。

1)土地資源極其豐富。目前我國的土地使用結構中,耕地面積為20.27億畝,而農墾地的面積為0.93億畝,占比4.9%,如果加上棉花、橡膠等其他種植面積,總面積約1億畝。可以說,農墾是土地領域的“國家級航母”。

2)各墾區產業資源豐富。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農墾系統擁有數量龐大的國有資產,除土地外,還有大量包括自然稟賦在內的各類資源廣泛分布在農工商、運建服等各個產業,而且資產的類型多種多樣,潛力巨大。


2、歷史遺留問題凸顯,深化改革勢在必行

1)產權關系不清,體制機制不健全。部分墾區已經實現集團化,但體制機制性障礙尚未根本消除。仍然存在產權結構單一、產權關系不夠清晰、權責不夠明確和內部經營機制不夠靈活的問題;國有資產監管體系不健全,發展的活力和動力仍然不足;農場國有土地確權進展緩慢,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被侵占蠶食嚴重。企業集中度低,機構冗雜。目前全國農墾系統國有農場1780個,工業企業1298個,建筑企業509個,運輸企業227個,商業企業1591個,農場、機構分散導致大部分墾區存在運營效率低,生產中規模優勢難以體現。

2)政企不分,負擔沉重。歷史沉淀原因,農墾系統承載部分社會職能。盡管已提出改革多年,但社企關系至今尚未完全理順,農場辦社會負擔仍很沉重。而許多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政策,由于受體制和實施方式等因素限制,往往不能平等、及時惠及農墾。


部分墾區重點介紹

全國墾區中,國家直屬墾區有3個,分別為黑龍江墾區、廣東墾區和海南墾區。

集團化墾區共有17個,普遍效益較好,部分墾區旗下擁有上市公司。

黑龍江墾區

黑龍江墾區位于世界聞名的黑土帶上,是目前我國三大墾區之首。經過60年的開發建設,黑龍江墾區目前已建設成為我國最大的國有農場群,成為我國重要商品糧基地、糧食戰略后備基地和全國最大的綠色、有機、無公害食品基地。黑龍江墾區土地總面積5.76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600多萬畝。下轄9個分局、113個農牧場,現有總人口165.8萬人,從業人員79.7萬人。

下屬上市公司北大荒擁有62.4萬公頃耕地和24萬公頃可墾荒地,地塊使用權為公司向集團公司以承包方式取得,承包期限50年,自1998年11月29日至2048年11月28日。


海南墾區

海南農墾是中國第三大墾區。2010年,農墾總局和農墾集團實行政企分開,農墾總局現有40個國有農場和20個事業單位;農墾集團轄有31家二級工商企業(其中1家上市公司)。2013年,墾區企業營業收入277.7億元,職工自營經濟總收入118.3億元,勞動者人均年收入4.3萬元。

海南農墾土地總面積1154.5萬畝,下屬上市公司海南橡膠擁有土地面積353萬畝。集團已建成全國最大天然橡膠和熱帶作物生產基地。現有橡膠面積390萬畝,年產干膠20萬噸左右,面積和產量占全國的40%以上。現有熱帶作物面積250萬畝,主要生產芒果、檳榔、荔枝、茶葉、胡椒、香蕉、瓜菜等7類熱帶農產品。


甘肅墾區

甘肅農墾現有總人口10.1萬人,職工總數3.2萬人,甘肅省農墾集團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在原省農墾總公司的基礎上整體改制而組建的國有獨資公司,省政府授權其經營管理原農墾總公司所屬范圍內的全部國有資產(含土地)。集團公司對其所屬各類企業通過出資人代表行使出資者職能,按出資額享有資產受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經營者等權利,并承擔國有資產保值的責任。

在組建集團公司的同時,加掛“甘肅省農墾事業管理辦公室”,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在具體工作上政企分開。管理辦公室繼續履行省政府賦予的農墾行業行政社會事業管理職能。

甘肅墾區規模不大,但發展步伐較快。目前已建成了全省最大的節水滴灌示范區,啤酒花種植面積占全國一半,苜蓿草全國最大,中特藥材種植加工也在甘肅乃至全國確立了優勢地位,擁有莫高股份和亞盛集團兩家上市公司。

甘肅農墾下屬上市公司亞盛集團擁有342萬畝土地和96萬可耕地面積,而甘肅農墾集團四大農場旗下有320萬畝土地及42萬畝耕地可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