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8月8日,河北省品牌農業工作現場會在承德市召開,這是今年神農公益大課堂的系列活動之一。
8月8日,河北省品牌農業工作現場會在承德市召開。河北省農業農村廳領導、各市農業農村局主要負責人等近200人參加培訓。
河北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王國發出席并講話,市長常麗虹出席并致辭,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苗冰松主持會議,市領導安國富、吳清海出席會議。
福來咨詢董事長、農業農村部品牌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品牌農業課題組組長、神農公益大課堂發起人婁向鵬應邀參加,并做題為《新時代河北農業品牌建設的道路與方法》的講座。
河北是中國唯一兼具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湖泊、海洋的全地貌類型省份。多樣的地形地貌,孕育出多樣的農業產品,可謂是“鄉鄉有特產,家家有美味”。多年來,河北農品始終堅持高品質,多樣化的發展路線,發揮自身獨特優勢,助力中國農業多元化、高品質發展。2020年,河北省將打造10個系列“河北品牌”、12個區域公用品牌、20個領軍企業品牌,帶動河北省農業品牌發展。
婁向鵬表示,農業品牌建設是推動區域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抓手。鄉村振興是三農工作的抓手,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抓手,品牌建設是產業興旺的抓手。河北農業目前面臨三大挑戰,必須實現三個突破:從產品優勢到品牌勝勢;從產業優勢到市場勝勢;從資源優勢到價值勝勢。
會上,婁向鵬結合盱眙龍蝦、橫縣茉莉花、興安盟大米、容縣沙田柚、仲景香菇醬、蘭格格等實操案例,詳細闡述了新時代農業品牌創建的中國道路與中國方法。
新時代農業品牌創建的中國道路——雙輪驅動、三極聯動
雙輪驅動,即:政府主導、企業主營。沒有政府主導,產業像一盤散沙。沒有企業主營,政府主導落不到實處。政府和企業,要從互懟到互愛,優勢互補,相互協力、共同驅動,這是中國農業現代化、品牌化的必然選擇。
政府主導:頂層設計,做好區域公用品牌
首先從區域公用品牌開始,這是政府主導的品牌戰略大戲,這是全局性、前提性、基礎性的工作,充分為產業發展進行鋪路與賦能。
企業主營: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的載體和主體
如果企業實力弱小,擔當不了產業興旺的重任,那么政府就要培育能夠擔當大任的聯合體企業。
聯合體企業是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的載體和主體,由龍頭企業、中小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組成,以區域公用品牌為基礎,以分工協作為前提,以規模經營為依托,以利益聯結為紐帶,以企業品牌為抓手,形成實體化、法人式的新型經營主體,代表產業和品類進行市場經營,成為產業和品類中的中堅力量和“帶頭大哥”。可以助力解決劣幣逐良幣和消費者不知道選擇誰的問題,讓長期困擾陽澄湖大閘蟹等公用品牌的搭車蹭光、假冒偽劣問題沒有生存基礎。
三極聯動:省市縣三級政府分工協作
在省市縣品牌構架上,要三極聯動。要站在全局高度系統規劃,做好省、市、縣三級政府分工與協作:省市農業服務品牌、省市大單品品牌、一縣一業品牌,點線面結合,推動農業品牌建設高質量發展。
一極:省市農業服務品牌,以省為主,服務地方,倒逼地方。在推動全省公用品牌建設和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任務中,省級政府是關鍵引領力和推動力,搭平臺、做支撐,進行價值賦能、政策賦能和服務賦能,發揮兩大職能:一個是服務地方,一個是倒逼地方。如:云南綠色食品牌、河北農品。
福來助力河北省農業農村廳,打造“百膳冀為鮮”的品牌口令及整體形象,受到河北省相關領導的高度贊賞,并寫入2020年河北省一號文件。
在品牌靈魂塑造上,“百膳之鮮”最符合河北農品多元化的價值優勢。將人們對文化資產的高度認知轉化成河北農品的品牌資產,形成強大的品牌傳播力與影響力。同時在品牌建設與推廣上,通過省里搭平臺、做支撐,進行價值賦能,服務地方、倒逼地方,推動全省農業品牌建設和農業高質量發展。
福來咨詢為河北農業創意策劃的整體形象和傳播語——“河北農品,百膳冀為鮮”在2019年河北省品牌農業發展大會上正式發布,并在江西南昌“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精彩亮相。
河北農業農村廳廳長王國發與福來咨詢董事長婁向鵬
二極:省市大單品品牌,聚焦一產業,影響全行業。站在全國甚至全球的角度,從外向內看一個省的特色農業產業資源,找出全國乃至世界第一、唯一或領先的優勢特色產業(品類),打造超級大單品品牌,形成特色優勢產業連片聚集效應,帶動省市的品牌農業經濟發展。如:國內的有寧夏枸杞、吉林大米、湖南茶油、云南普洱、新疆核桃、青海青稞等;國際上的有法國波爾多葡萄酒、美國愛達荷土豆、加州巴旦木、華盛頓蘋果等。
三極:一縣一業品牌,是著力點,是主戰場。聚焦打造一個主導產業,如:盱眙龍蝦、橫縣茉莉花、伊川小米、容縣沙田柚、五常大米等,避免全品類、全域性的品牌打造誤區。
婁向鵬特別強調,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必須實名制!地域名稱是區域公用品牌的核心資產和價值金礦!要“真名、實名、地名”,杜絕“藝名、假名、虛名”。這是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的基本原理和底層邏輯。
新時代農業品牌創建的中國方法——戰略尋根,品牌塑魂
農產品講究產地、基因和血統,獨特的產地生態、自然稟賦和歷史文化,是農產品區域品牌的“根與魂”。新時代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的王道,就是做有根有魂的事。“根與魂”是任督二脈,打通,則產業更順暢,品牌更長久。
為戰略尋根
一個企業、一方政府,做農業品牌首先要做戰略。福來咨詢主張,戰略一定要尋根,戰略有根,則經營不糾結,資源不浪費,競爭不乏力。根深,方能葉茂!沒有根的企業,想法多,做不強,長不大。
什么是戰略之根?
戰略之根,是生存和發展的根基,是安身立命的事業地盤。它明確了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戰略尋根,就是選擇做有優勢、有需求、有基因、有未來的事情,就是求證區域產業生存與發展的理由。如果戰略無根,意味著沒有扎實的利基源點,沒有基因,也沒有改變的力量和持續發展的動力。做一縣一業,第一步就要為產業戰略尋根。
伊利蒙牛兩大巨頭之下,小乳企如何生存?福來咨詢助力雪原乳業,挖掘草原酸奶戰略之根,聚焦蘭格格品牌,搶位草原酸奶,做細分領域的老大。
對標東北區位優勢,福來咨詢為內蒙古“興安盟大米”制定了“東北上游 生態好米”的戰略之根。
“高品質龍蝦路線”是福來咨詢為“江蘇盱眙龍蝦”制定的產業戰略之根。盱眙龍蝦開創了小龍蝦美食潮流與文化,如今盱眙龍蝦以質量對抗數量,強化龍蝦美食開創者地位,找到了盱眙龍蝦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為品牌塑魂
品牌要“塑魂”,魂立則心動。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品牌也是一樣,每一個品牌都要有靈魂!魂立則心動。沒有靈魂的品牌,如行尸走肉,難以存活于心。品牌就是要有血、有肉、有靈魂!
什么是品牌靈魂?
品牌靈魂是一個品牌的精神內涵、骨氣和底氣”,是品牌立足與發展的軟實力,也是超越了物質產品的對消費者精神需求的滿足。
在消費者心智中,建立產地、文化、品種、品質價值差異,是決定農產品品牌成敗的第一因素,也是尋找品牌靈魂的源泉,這是農業的特殊性,是與做工業品品牌最大的不同。
福來咨詢客戶山東“壽光蔬菜”,用全球領先的智能科技來種菜,那么“綠色科技”就是其品牌靈魂;福來咨詢為容縣沙田柚最后提煉的“乾隆爺的沙田柚”,品牌靈魂是“正宗沙田柚”;提起“高品質枸杞”,自然聯想到百瑞源“好枸杞可以貴一點”。這就是品牌靈魂。
最后婁向鵬強調,農業品牌建設是一把手工程,主要領導的重視程度,是決定品牌建設成敗的關鍵。一把手必須主導并深度參與,保證高效決策,快速推進,動作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