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5月22日,河南省延津縣舉辦“國家優質小麥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延津研討會”,這是今年神農公益大課堂的系列活動之一。
5月22日下午,“國家優質小麥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延津研討會”在河南省延津縣召開。
河南省、新鄉市和延津縣農業主管部門領導、農業專家、國家級產業園創建縣相關領導、聯盟組織和企業代表、新聞媒體近200人參加了研討會。會議由延津縣人民政府、中國優質小麥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主辦。
福來咨詢總經理、中國人民大學品牌農業課題組副組長、神農島特邀顧問郝北海作為品牌營銷專家應邀參加研討會,并就延津小麥品牌化發展做分享《麥向新時代——延津小麥品牌升級的戰略思考》。
世界小麥看中國,中國小麥看河南,河南小麥看新鄉,新鄉小麥看延津。延津小麥擁有“六個第一”,多項領先。具備品種優勢:“新麥26”優質強筋小麥超國標;產業化優勢:是中國唯一優質小麥產業化示范區;產業園優勢:建設了國家級優質小麥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鏈優勢:依托全國領先的河南食品產業。
農產品品牌建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抓手。鄉村振興是三農工作的抓手,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抓手,品牌強盛是產業興旺的抓手。郝北海認為,目前延津小麥的產業附加值不高,急需通過“品牌”這個牛鼻子,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含金量,牽引一二三產業的升級與融合發展,實現“一產做特、二產做大、三產做強”,提升產業附加值,帶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會上,郝北海分享了《延津小麥品牌升級的戰略思考》:
一個中心:打響品牌,爭做“世界麥谷”
以“延津小麥”區域公用品牌打造為戰略抓手,以“小麥全產業鏈科技”為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以科技為引領,爭做“世界麥谷”為戰略目標。
雙輪驅動:政府主導、企業主營
沒有政府主導,產業像一盤散沙。沒有企業主營,政府主導落不到實處。政府和企業,要從互懟到互愛,優勢互補,相互協力、共同驅動,這是中國農業現代化、品牌化的必然選擇。
政府主導:頂層設計,做好區域公用品牌
首先從區域公用品牌開始,這是政府主導的品牌戰略大戲,這是全局性、前提性、基礎性的工作,充分為產業發展進行鋪路與賦能。
企業主營: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的載體和主體
如果企業實力弱小,擔當不了產業興旺的重任,那么政府就要培育能夠擔當大任的聯合體企業。
聯合體企業是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的載體和主體,由龍頭企業、中小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組成,以區域公用品牌為基礎,以分工協作為前提,以規模經營為依托,以利益聯結為紐帶,以企業品牌為抓手,形成實體化、法人式的新型經營主體,代表產業和品類進行市場經營,成為產業和品類中的中堅力量和“帶頭大哥”。可以助力解決劣幣逐良幣和消費者不知道選擇誰的問題,讓長期困擾陽澄湖大閘蟹等公用品牌的搭車蹭光、假冒偽劣問題沒有生存基礎。
三大工程:品牌傳播工程、品牌“英特爾”工程、產業鏈生態圈工程
1、品牌傳播工程:上天入地,激光穿透
上天就是搶占制高點,制造品牌勢能,建立全國話語權和品牌能量。入地就是真正導入市場化的資源,帶來實實在在的客戶和銷量促進。
2、品牌“英特爾”工程:品牌授權,聯合推廣
做好區域公用品牌授權管理規范,維護好品牌形象,避免出現“過路米、洗澡蟹、套牌果”等品牌公地現象。”
3、產業鏈生態圈工程打好“科技牌”,做“世界麥谷”
大招商、大整合,融合產業鏈,打造生態圈。
最后,郝北海總結,延津要以區域公用品牌為戰略抓手,以國家級產業園為戰略契機,為“延津小麥”注入“科技麥芯”,搭建小麥鏈大平臺,打造小麥鏈生態圈。延津小麥中國第一麥,劍指“世界麥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