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10月23日,京東農場豐收節暨2020年數字農業戰略發布會在2019楊凌農高會上隆重召開。京東農場與洛陽農發簽約,共建伊川小米項目。京東農場專屬銷售通道——“京品源旗艦店”在京東商城主站上線。
10月23日,京東農場豐收節暨2020年數字農業戰略發布會在2019楊凌農高會上隆重召開。
農業農村部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副主任陳兆云,伊川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姬素絹,洛陽農發總經理郭紅衛,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韋革宏,福來咨詢董事長婁向鵬,京東集團副總裁、X事業部總裁肖軍,京東集團X事業部創新業務部總經理喬志偉等領導、嘉賓出席了本次活動。
神農島首席顧問、福來咨詢董事長婁向鵬作“品牌農業:產業興旺的戰略抓手”主題演講。強調“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抓手”,并指出中國農產品區域品牌創建之道。
農產品區域品牌創建的“中國道路”是:政府主導、企業主營雙輪驅動;農產品區域品牌創建的“中國方法”是:戰略有根,品牌有魂。
政府和企業是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的兩大驅動力量,兩者缺一不可,這是最符合中國國情的農產品區域品牌發展模式。戰略有根、品牌有魂是企業和品牌可持續發展,有競爭力的根本方法。
婁向鵬還特別提醒,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必須“實名制”。近年,出現了大量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不說產地,不說產品(品類),隱姓埋名,另起一個很藝術但不知所云的名字,給區域公用品牌建設造成了混亂,起到了錯誤的示范作用。造成三大嚴重問題:傳播成本增加十倍;違背基本品牌規律;工作缺乏三個抓手。因此,福來咨詢強烈呼吁,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必須“實名制”!要“真名、實名、地名”,杜絕“藝名、假名、虛名”。
京東集團副總裁、X事業部總裁肖軍表示“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下,推進質量興農是核心任務。作為中國最大的自營式電商企業,京東集團對助力和踐行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責無旁貸,我們攜手各地農場共創優質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深入種植前端開展標準化和規范化探索,引導農民規范生產,科學施肥,合理用藥,遵循自然、倡導生態平衡,致力于推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京東集團X事業部創新業務部總經理喬志偉在會上發布了“百千萬”地標優品計劃:
面向全國公開征集100個地標性產品納入京東農場項目,并為這些納入京東農場項目的100家地標性農產品企業軟件系統使用費提供約3000萬元的優惠力度,實現相關地標性產品1萬畝的生產建設目標。同時,京東還面向全國邀請100位熱愛美食,樂于品鑒的京東農場產品品鑒官,以挑選出色香味俱全的優質地道產品。
發布會現場還進行了京東農場項目建設的一系列簽約。京東農場與洛陽農發合作共建伊川小米項目,按照京東農場管理標準進行科學種植,規范生產,提升伊川小米品質、建立標準化,開拓銷售渠道,共同打造生態農業、數字農業、可持續化的綠色品牌農業。
發布會宣布京東農場專屬銷售通道——“京品源旗艦店”上線。據悉,京品源是“百姓健康餐桌計劃”的源頭,利用區塊鏈智慧農業平臺,實現全程的智慧把控,確保向消費者提供更健康、更綠色的優質直供農產品。目前,已經覆蓋米、面、糧、油、水果、干貨等多個品類,均已或即將上架銷售。
此次是京東農場首屆豐收節,目前,京東農場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完成了17家高標準合作示范農場的建設,京東農場攜手合作伙伴,本著合作共贏的理念,在2019年期間重點扶持了以“呼倫貝爾呼墾源”芥花油、“五常大米”“蒙清小香米”“辛集皇冠梨”“陜西黃陵橋山紅蘋果”等為代表的一批高品質農產品品牌,取得了豐碩成果。
同時,京東農場項目利用京東集團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方面技術能力,營銷渠道能力和品牌建設能力,積極推動以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生態化為代表的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獲得了業內專家和相關領導的贊許和認同。
京東還發布了“生態優品”京東農場管理標準體系、“谷·語”京東農場數字管控系統。
《生態優品京東農場管理標準》是由西北農林、中國農大、八一農墾等國內知名農業院校以及京東農業研究院專家共同合作建設的,包括了準入標準、技術管理標準、企業管理制度、操作規范、工作管理標準、程序文件等一系列內容。該體系的建立突破了以往的電商單純采購模式,規范了產品供應商,直接把控源頭,有助于企業生產管理水平提升、管理人員素質提升和產品品質提升。
協助企業從優選品種、全方位品控,產品品質至品牌形象的提升和市場的推廣,為消費者買到優價優質的美味、放心產品提供了標準保障。通過高標準管控下高品質產品的生產和可視化手段,重塑消費者信任,重構消費者對農產品篩選的標準。
“谷·語”京東農場數字管控系統則是京東農場項目賦能農業的重要“法寶”。該系統是京東基于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自主研發的關于農業數字化,智能化管控系統,該系統通過配合前端物聯網設備,實現對農業四情、種植管理、加工倉儲等全程信息的數據采集,通過京東區塊鏈技術建立加密追溯二維碼,按照“一物一碼”標準實現溯源信息的公開和透明,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
同時系統通過制定農作物生產種植管理模型及標準化農事操作流程,實現對農作物精準種植管理,以及對農資和農倉的智能化管理;在此基礎上,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對農作物產量預測、災情蟲情預警管理,從而有效降低農業生產人力與成本的投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讓傳統農業顯得科技感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