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年伊始,受山東省壽光市市委市政府委托,福來戰略品牌咨詢機構正式為壽光蔬菜產業提供系統的戰略品牌頂層設計,升級“壽光模式”,重塑壽光蔬菜品牌價值,重構產業未來發展。福來戰略品牌營銷咨詢機構董事長、中國人民大學品牌農業課題組組長婁向鵬老師帶隊親赴壽光,進行產業診斷與市場調研,并與壽光市市長趙緒春、市委常委馬煥軍、農業局局長張茂海等領導進行了深度交流。
婁向鵬老師向壽光市市長趙緒春贈送《大特產》一書
壽光模式三十年,打響餐桌上的綠色革命
壽光作為中國農耕文明的重要發源地,“農圣”賈思勰創作的世界農業巨著《齊民要術》,引領世界農業大發展。1989年,壽光市三元朱村17名黨員干部大膽開啟“陽光工程”,試建成功了17個“冬暖式蔬菜大棚”,徹底改變了北方冬季吃不到新鮮蔬菜的窘境,并在全國落地開花,開啟了餐桌上的綠色革命。
以蔬菜產業為核心的壽光農業, 帶動全國農民增收致富,成為全國最大的蔬菜集散地,成就了“中國蔬菜之都”和“中國蔬菜谷”的美名。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促進城鄉一體化,使農民職業化、市民化,還向全國輸出技術、設備、人才和解決方案,打造并叫響了“壽光模式”。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山東代表團審議及在山東考察工作時在講話中兩次提到“壽光模式”并給予充分肯定。離任已二十多年的“百姓書記”王伯祥帶領壽光農民用勇氣、勤勞和智慧改寫了中國“菜籃子”發展的歷史,成為100名改革開放杰出貢獻表彰對象之一。
經過三十年發展,壽光已成為全國重要的蔬菜產品生產基地:設施蔬菜面積達到60萬畝,年產蔬菜450萬噸。擁有全國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年產蔬菜達到80億公斤。作為中國蔬菜之鄉,壽光蔬菜產業被公認為全市人民的“命根子”,是帶動壽光產業振興、鄉村振興的第一生產力。壽光蔬菜不斷提升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使壽光蔬菜產業標準化、智慧化,已從單一的種菜、賣菜業務向種子研發、設施裝備制造、壽光模式輸出、集成示范區輸出、蔬菜文化、休閑旅游、康養等方面全產業鏈延伸。
壽光已成為買全國,賣全國的蔬菜集散中心:產品銷往全國200多個大中城市,并遠銷日本、韓國、俄羅斯、美國和委內瑞拉等國家。
壽光已成為全國蔬菜價格信息中心:商務部唯一批準的“蔬菜價格指數”由壽光發布,為經銷商提供信息服務參考,為農戶提供行業趨勢參考,為政府提供價格監控及預警參考。
從2000年起,由農業部、商務部、科學技術部、環境保護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國家外國專家局、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旅游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農業大學、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的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已成為中國規格最高、影響力最大的蔬菜產業盛會。
2018年,農業農村部與山東省共建的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落戶壽光,壽光以此為契機,制定出臺全國蔬菜質量準則,打造成為全國設施農業全產業鏈的標準輸出中心,形成一套在全國可復制、可推廣的“壽光蔬菜”生產、檢驗檢測標準及集成解決方案,從產業鏈源頭開始用標準化手段、智慧化監控、組織化管理、品牌化運營從等方面解決蔬菜質量問題,讓“壽光標準”逐步成為全國標準乃至世界標準。
壽光模式再升級,繼續引領未來30年
調研期間,福來專家組先后考察了壽光現代農業高新技術集成示范園、中國壽光蔬菜博物館、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壽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園、壽光蔬菜物流交易中心、壽光市檢驗檢測中心,以及壽光蔬菜產業集團、壽光農業發展集團等龍頭企業,并與相關領導進行了深度訪談。
福來專家組認為,過去30年,壽光蔬菜開創中國蔬菜產業化先河,創造了世人矚目的“壽光模式”,是中國蔬菜產業的“根與魂”,蔬菜也成了壽光的“命根子”。
未來30年,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消費升級、鄉村振興、一二三產業融合、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壽光蔬菜有著新的重要的政治使命和責任擔當,壽光蔬菜如何引領行業向高端、安全、品質蔬菜發展,如何實現從追求產量到追求質量,由輸出產品、技術到輸出品牌、標準,繼續發揚先行先試的示范引領作用,推動全國蔬菜產業的升級,再次引領中國蔬菜產業的二次騰飛,這些正是壽光市委市政府與福來咨詢此次牽手合作的重要而艱巨的命題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