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向鵬出席食用菌產業論壇暨李玉院士工作站揭牌儀式并發表主旨演講
金秋十月,楓紅似火。10月31日,推進食用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座談會暨李玉院士工作站揭牌儀式在中國花菇之鄉——泌陽縣隆重舉行。此次活動由中國食用菌協會、中國菌物學會主辦,河南省食用菌協會、吉林農業大學食用菌國際聯合中心協辦,泌陽縣人民政府承辦。
中國工程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食用菌協會名譽會長、中國菌物學會名譽理事長李玉,駐馬店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付自成,中國菌物學會理事長郭良棟,中國食用菌協會副會長何方明,泌陽縣委書記張樹營,駐馬店市科技局局長胡曉黎,泌陽縣委副書記、縣長魏華偉,副縣長王慶懷和來自全國各地的食用菌專家、學者、企業家、業界同仁出席了座談會和揭牌儀式。
駐馬店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付自成在揭牌儀式上致辭
付自成在致辭中,首先代表駐馬店市委、市政府向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參加會議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感謝!
付自成指出,近年來,駐馬店市委、市政府把發展食用菌產業作為推進特色農業的重要任務,不斷出臺優惠扶持政策,加大財政投入,積極探索創新,食用菌產業保持了較快速度發展,但也遇到了一些瓶頸制約亟待解決。希望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幫助會診把脈、答疑解惑、建言獻策,我們將認真聽取吸納大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加快推進食用菌一二三產業更好的融合發展。同時,我們也熱忱歡迎廣大企業家到駐馬店投資興業,開展合作,共謀發展,助力食用菌產業騰飛。
泌陽縣委書記張樹營在揭牌儀式上致辭
張樹營在致辭中指出,李玉院士是國際著名菌物專家、國際藥用菌學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國際食用菌行業的領軍人物。河南省真菌研究院士工作站的成立,標志著吉林農業大學與泌陽縣校地合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泌陽縣也將充分利用院士專家的專業知識、科技成果及其人脈資源,為泌陽經濟社會發展引進急需的資金、項目、人才和智力,促進食用菌產業向更深層次和更高水平發展。
魏華偉做泌陽縣食用菌產業發展見證的報告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右三)、駐馬店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付自成(左三)、中國菌物學會理事長郭良棟(右一)、中國食用菌協會副會長何方明(右二)、泌陽縣委書記張樹營(左二)、駐馬店市科技局局長胡曉黎(左一)共同為為“河南省真菌研究院士工作站”揭牌。
泌陽地處伏牛山、桐柏山兩大山脈交匯處,獨特的氣候條件和豐富的資源優勢,為食用菌種植奠定了得天獨厚的基礎。從1972年起,泌陽人開始探索種植食用菌,初步積累了一定的種植技術,到1992年,逐步形成了以香菇種植為主的食用菌產業。泌陽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立足優勢,圍繞調整農業結構,加快鄉村經濟發展,把以香菇為主的食用菌產業確立了“特色富縣”的支柱產業,先后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激勵引導群眾發展香菇種植。特別是經過第一代“菇農”祁建勛、禹宗本等人堅持不懈的實踐探索,共同創造了獨具特色的“大袋小棚立體”香菇栽培模式,徹底破解了中國長江以北香菇栽培技術的瓶頸制約,花菇出菇率和品質引起全國和世界震動,從而讓泌陽食用菌產業發展走向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大袋小棚立體”栽培技術,被世界菌業專家學者稱之為“泌陽模式”,譽為中國香菇栽培史的第三次革命。隨著這一技術的日臻完善,在全國大江南北20多個省、市迅速得到推廣,并遠播到韓國、日本等國家。全縣1萬余香菇種植的“土專家”、技術人員外出進行技術指導,其中有200多人被聘請到東南亞、韓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傳授香菇種植技術。在此基礎上,泌陽又先后研發了“花菇高效栽培技術”“反季節林下高溫香菇栽培新技術”“雙層棚春栽香菇種植技術”“分塊分層式蒸汽包滅菌新技術”等一系列技術創新成果,花菇生產技術更加成熟,期間,泌陽始終站在全國乃至世界花菇栽培技術的制高點。
揭牌儀式結束后,中國食用菌協會副會長何方明主持“推進食用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交流會”,各位與會專家、學者在會議上踴躍發言,交流經驗。
福來戰略品牌營銷咨詢機構董事長、中國人民大學品牌農業課題組組長婁向鵬應邀出席并在會上做了題為《價值新食代:中國食用菌產業價值升級之道》的主旨演講。
“共融共興”,點燃了泌陽食用菌產業再崛起的新希望,河南省真菌研究院士工作站的成立,讓泌陽成為未來菌業發展的締造者。站在新起點,推動食用菌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實現產業與鄉村的共同振興是泌陽的新任務、新目標;踏上新征程,實現由食用菌大縣向食用菌強縣的轉變,打造三百億級的食用菌產業集群是泌陽的新藍圖、新夢想。在這百舸爭流、競相并發的新時代,泌陽有信心、有決心勇立潮頭,再創輝煌。
10月30日,李玉、郭良棟、何方明等來自全國各地的食用菌專家、學者、企業家等與會人員在魏華偉、王慶懷陪同下,來到泌陽縣雨露菌業制種、研發、種植基地,河南天中億龍食品有限公司、泌陽通達食品有限公司和泌陽縣食用菌產品展區,參觀了泌陽縣食用菌科技研發、制種、生產、深加工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