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向鵬:搶位老大是調理食材產業最大的戰略機遇
導語:6月23-25日,婁向鵬老師出席2017亞洲調理食材大會,發表題為《搶位老大:大食材產業最大的戰略機遇》的演講指出,中國調理食材產業仍處于初期發展階段,遠沒有從大亂走向大治。許多領域仍是空白,許多品類群龍無首,許多品牌弱不禁風,許多行業(品類)等待整合與升級。
6月23-25日,2017亞洲調理食材大會在山東濰坊盛大召開,本次大會由《品牌農業與市場》雜志社、《糖煙酒周刊》雜志社聯合濰坊中國食品谷共同主辦,本次大會旨在探討調理食材產業發展趨勢,深度解析萬億產業機遇,引領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品牌農業與市場》雜志社、《糖煙酒周刊》雜志社社長杜建明、濰坊中國食品谷協調推進辦公室主任于冬菊、中國人民大學品牌農業課題組組長、福來品牌營銷咨詢機構董事長婁向鵬、中國調味品協會常務副會長衛祥云、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湯慶順等重要嘉賓,以及中國農墾、新希望六合、加加食品、安井魚丸、得利斯食品、富氏食品、益客食品等眾多知名企業,與來自國內外的調理食材企業、經銷商、餐飲采購商、經濟學家、行業專家等2000余人共同參加本次大會。
婁向鵬老師應邀發表題為《搶位老大:大食材產業最大的戰略機遇》的主旨演講。婁向鵬老師認為,中國調理食材產業仍處于初期發展階段,遠遠沒有從大亂走向大治。許多領域仍是空白,許多品類群龍無首,許多品牌弱不禁風,許多行業(品類)等待整合與升級。
搶占品類老大,實現戰略資源占位和價值最大化,這是調理食材產業最大的戰略機遇。圍繞調理食材產業的整合與重構,婁向鵬老師提出搶位老大品牌的三個黃金法則。
好產品的價值定義應從用戶需求和認知這個源頭開始,塑造強差異,創造新需求,從用戶認知上樹立第一,或者唯一,實現細分價值的老大占位。
農夫山泉創造天然水的價值,建立起最堅固的價值基因和競爭壁壘。而天然水也并非口號,而是建立于千島湖、長白山等水源地,踐行“我們不生產水,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的實際行動,更是消費者心智認知的占領。
面對紅海競爭環境,豬肉新貴品牌東海老淮豬從源頭上挖掘到其2500年原種這一獨有價值,以及由此帶給消費者,老品種更安心、更美味的價值聯想,以“2500年原種,2500年原香”的品類基因樹立東海老淮豬在豬肉品類行業的“唯一”價值,建立不可復制的市場競爭優勢。
青海弘大菜籽油,遵循好產地出好產品這一商業邏輯,以青藏高原這一稀缺產地特點,提出“一方凈土,一瓶好油”的產品價值,與用戶對安全健康食用油需求高度對位,從源頭上樹立強差異的競爭壁壘,搶位青藏高原菜籽油品類老大。
作為對安全健康的大眾需求的回應,調理食材產品更應順應互聯網打造極致價值的思維理念,從規模化、標準化的產業鏈思維轉向極致化的價值鏈思維!而如何匠心打造高價值的產品?核心基礎就是要找準自己的根與魂!做減法,做聚焦!
BENNET是供應意大利和法國最大的蔬菜加工冷藏基地,利用先進的工業化加工技術將時鮮蔬菜進行無菌冷鏈的后廚化加工及包裝,供應到終端的產品可完全杜絕二次污染,并最大化保留菜品原有新鮮口感,而且實現了不種不吃反季菜的消費難題。
極致價值的創造可以是對產品自身的匠心打造,也可以是對用戶需求的極致滿足,亦可以是對產業價值鏈的最佳整合。可口可樂的品牌文化、老干媽辣醬的風味、雙匯火腿腸的價格、仲景香菇醬的韌勁等,之所以成為經典,“一直被追趕,從未被超越”,靠的就是專注于用戶需求,聚焦于產品原料和生產,以及對品牌和市場的用心堅守。
模式的定義就是創造用戶價值的邏輯和方法論。要做第一和唯一,實現老大戰略,非模式不可為,模式不對,一切白費!
提起鴨脖,無人會不提武漢。而來自湖南的絕味鴨脖,利用其成功的專賣店和代理商模式快速復制,成功超越肯得基,成為中國店鋪最多的連鎖品牌。絕味的模式致勝,讓武漢商家著實尷尬,但也促使本地企業學習反思。近年來,通過專賣店模式和標準化經營,武漢的周黑鴨也異軍突起,成為風味小吃行業的一面旗幟。
面對高度同質化和散亂摻假等大米品類競爭環境,葵花陽光大米并沒有集中在傳統流通和商超渠道拼殺,而是自建連鎖專賣店,用直供模式撬動市場,不僅有效規避傳統渠道的惡性競爭,又能保證其純正的東北五常大米品質,在大米行業做到完全可控的商業閉環,成為五常大米的標桿。
養豬上市企業雛鷹農牧通過與沙縣小吃體系的戰略結盟,快速打通了餐飲高速通路,而湘村黑豬則自建老缸烤肉體系,直接嫁接終端餐飲,成為做增量的價值共同體。這些,都是創新模式驅動發展的有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