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行業的經驗都可能被另一個行業所吸納,我是非常提倡打破行業 概念的。”
婁向鵬:黃金團隊,突破行業格局
《亞洲新聞人物》記者 劉怒濤 侯震 發自北京
10 月中旬,婁向鵬在亞運村的辦公室里接受了本刊記者的專訪。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里,婁向鵬侃侃而談,對所在的行業內外,發表了諸多獨特觀點。他為人謙和、直率,談笑間爽朗的笑聲,讓人感覺到自信和 從容。但同時,也能從他身上看出些許的疲憊和倦怠,用他自己的話說,“現在最怕的就是動腦子”。
婁向鵬有著 11 年的市場營銷領域的實戰經驗,他創立的 21 世紀福來傳播機 構,擁有國內頗具影響力和公信力的營銷顧問團隊,曾為蒙牛乳業、石藥集團等 國內多種行業的知名企業出謀劃策,并對策劃顧問行業中經常跨行運作的模式頗 有心得。他的體會是,做企業的很多道理其實是相通的,“任何一個行業的經驗 都可能被另一個行業所吸納,我是非常提倡打破行業概念的”。近幾年,他發現 公司每次進入一個行業都能做出新東西,“這個‘新’不是胡思亂想,而是有突 破性的,這很有意思”。
的確,從某種角度講,打破行業格局已成為策劃行業的一種職業習慣。
形不成團隊就不能做大,每個人都應因團隊而榮耀
《亞洲新聞人物》:目前,中國的策劃、公共傳播行業發展快而無序,作為 資深人士你怎么看?
婁向鵬:策劃行業,對我們來說是個機會。現在策劃屆比較亂,門檻低, 機會很好。再加上中國的許多小企業,不可能拿很多錢去請有影響力的策劃公司, 所以行業濫的一塌糊涂!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可以搞策劃公司,兩萬塊錢可以起家。不過,這也反面證明市場有這個需求。但是,這個行業慢慢也在走規范化、品牌化和集中化的路子。我們愛這行,希望這個行業迅速往上沖。客觀地講,我們在這個行業還算是新秀,經過這幾年的沖 刺,我們整體是上去了,我們自身的品牌,在行業里也算是“黑馬”,但內部還 有很多地方需要調整,需要升級。我自己的評價是:我們是二流公司的領頭羊。
《亞洲新聞人物》:策劃顧問行業,和中國經濟的發展相對來說還是滯后: 一是被社會認可的少,像在歐美,策劃咨詢公司影響力很大,甚至在政治導向、 政策制訂上都有一定的話語權,但在中國則局限于小范圍內;二是從業務形態來 說,國際型大企業、跨國公司包括國內行業巨頭、央企等找中國本土策劃公司的 很少;三是主流媒體認可、宣傳的也少。
婁向鵬:你說的非常對。我一直有這種感受,這個行業很有局限性,盤子相 對小。其實,國內大多數企業也剛剛起步,更不用說策劃公司。這些都是外在原 因,內在原因我覺得和中國人的性格有關。策劃人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很聰明,很 多時候大家都心胸放不開,形不成團隊就不能做大。這個行業里的人都太精明。
《亞洲新聞人物》:你們這方面做的比較好,是團隊操作,而不是行業常見 的“個人明星主義”。
婁向鵬:這是我們感到欣慰的地方,可以說在這個行業里,我們建的是一 個最好的團隊。每個人都不強,但是加到一起就是優勢,結構非常合理。這些人, 每個人都可以出去開個小公司,但肯定都做不大,而我們加到一起就產生很大的 能量。我們能在幾年內迅速崛起,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我們的原則是團隊精 神、集體主義,每個人都因為在這個團隊而榮耀,這個團隊因為每個人而榮耀。
《亞洲新聞人物》:策劃公司自己也是公司,如果自己的問題解決不了,去解決其他企業的問題是不現實的,從長遠來看,公司都要按照科學的規律來運轉, 否則肯定做不長久。
婁向鵬:長遠來看一定是這樣的,但這也是因為中國的發展階段比較特殊。 資源整合,良性互動 任何策劃都需畫龍點睛
《亞洲新聞人物》:以前的策劃顧問公司偏向于企業營銷,現在似乎已滲入 一些新領域,像旅游、民航、金融,以及公共事業品牌、城市品牌和區域規劃等領域。 婁向鵬:這是必然的。像我們做后農業產業化,本來是為食品行業服務,但 最近我們的幾個客戶跟農業產業化都有關系,于是我們就開始深入研究這個領域。 這兩年,我們通過做兩個地產項目,也開始研究城市營銷。像通過一個大 的商業地產項目,來迎合一個城市,繼而對城市的營銷產生影響。比如,我們做的武漢漢正街,就是非常棒的項目。當年,俞正聲書記帶隊去浙江考察引進了一 個項目,是重新改造漢正街。浙江的幾個地產商,在漢正街第一大道投資 25 個億。于是,我們倒推,從整個城市定位考慮,武漢的核心是商貿,武漢要振興, 就必須從硬件軟件上,把武漢的商貿氛圍帶動起來。 這個項目,我記得很清楚,是 2005 年 9 月 10 號,我們從北京幾乎是包機 過去,建設部、國資委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以及一批中央級的媒體加起來 80 多人,在武漢舉辦了一場“中部崛起——武漢高峰論壇”的活動。當時,受到武 漢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武漢市常務副市長出席了會議。剛好,第二天第三屆 世界華文傳媒論壇開幕,我們事前不知道。我們當即通過政府公關,把這個活動 挪到了開幕式上,這也是一種資源整合,成為一個戰略聯盟,整個項目就良性互 動,活躍起來了。 策劃自有“黃金屋” 沒有市場,客戶哪來“黃金”?
《亞洲新聞人物》:據我們了解,在策劃行業中,像 21 世紀福來機構這樣具 有獨特資源和優質團隊的并不多。
婁向鵬:這一塊,本土策劃公司沒有誰可以跟我們比。媒體這一塊,我們 有非常多的高層資源。現在,我們正在籌劃中國黃金論壇年會,在行業里這是首 次。因為,我們連續服務了 3 年的中國黃金集團,可以說是行業老大,我們現在 想對這個行業做一次整合。 這個行業很特殊,多數企業都實力雄厚,我們推動的中國黃金投資金條這 一單一業務,從去年到今年就可能突破 8 個億,但這個行業的市場推廣和傳播意 識很差。近兩年,這個行業越來越受關注。黃金是一種最穩定的貨幣,它幾乎不 受任何政策的限制。現在,它成了最好的投資保值增值產品,包括中國最近的股 市里,最高的其中兩支是黃金股,漲到 100 多元。 其實,黃金除了實物外,還有很多種投資形式,但中國這塊做得很差,也 沒有推廣。所以,今年我們籌備了“中國首屆黃金論壇年會”,盤點黃金產業界, 把行業里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專家、企業請過來。開幕儀式定在 12 月 8 日,和 中國企業家“領袖年會”聯合一起開,中國最權威的財經媒體都將參與進來。
《亞洲新聞人物》:你們發展這樣快,對同行一定會產生不小的影響。
婁向鵬:對,這很正常。這個圈子大概也就六七家,前段時間一個客戶跑 了 10 多家才找到我們。
《亞洲新聞人物》:你們現在做的業務大多是全案策劃,還是具體某部分?
婁向鵬:我們 80%的客戶是年度客戶,全案策劃占了主流。在服務企業的操作層面上,我們是全面介入的。一般的策劃公司都沒有市場部,我們是最早搞 的。我們認為市場部是策劃公司的“黃金”部門,沒有“市場”,客戶哪來“黃 金”?市場部的關鍵是在定案后真正地幫助客戶去操作,但一旦這樣干就會特別 累。我們“累并快樂著”。現在公司的業務也在擴展,希望延伸到兩個翼上:一 個是影視,已經組建了影視部,有專業的影視總監;另一個就是公關傳播,我們 希望把這一塊真正地抓起來。這樣做的目的,完全是為了滿足市場及客戶的需要。